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B.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 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 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
C. 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A. 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 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 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 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 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互联网+制造”。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
D.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 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