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招乱。其言辞激烈,锋...

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招乱。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避忌。他甚至还批评宋宁宗“独断”。朱熹的行为主要体现了

A. 格物才能穷其理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正君心以正朝廷

D.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还批评宋宁宗“独断””中可以看出,朱熹主要通过改变君主的行为来达到正朝廷的目的。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称中国古代某一学说,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的体系。该学说是指

A. 孔孟儒学

B. 董仲舒的新儒学

C. 程朱理学

D. 明末清初的儒学

 

查看答案

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相互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

B. 心即理也

C. 致良知

D. 以仁入法

 

查看答案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将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自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 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 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