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材料2: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1: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2: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3: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3)概括材料3的观点。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4: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5: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4)根据材料4、5,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 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 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 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A.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 《二刻拍案惊奇》:“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科考功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