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A. 冲击了传统教育
B. 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 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 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宋代以后,以“孝义治家”的义门大量出现,如浙江浦江县“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的美称。义门的大量出现可印证
A. 江南门第观念较为盛行
B. 世家大族操控着地方政局
C. 儒家伦理受到社会重视
D. 宗族组织受商品经济冲击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 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 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