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

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

A. 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 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

C. 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

 

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举制中,官员的来源是经过官方的考试,从平民中选拔产生官员、士绅,从而形成官僚政治;而日本知识基本都掌握在特权阶层中,而官僚是从武士或贵族中产生的;故该学者重在强调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D项正确。贵族政治依然存在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没有退出,排除A。不是因为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而是日本政权被贵族阶层垄断,排除B。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

材料四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

(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的选拔还不足以反映皇权的绝对权威,也不够严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魏晋之前的朝代并未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

B. 自下而上的推荐选官削弱了中央的用人权

C. 中央掌控官员选拔开始于明清的八股取士

D. 隋唐科举制之前没有形成系统的选官制度

 

查看答案

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这反映了当时齐国

A. 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

C. 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

D. 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查看答案

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 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 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 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 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