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 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 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 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 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魏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导致等级品位发展到新的高度;唐代的官僚等级制下,在职事官之外,存在着文散阶和武散阶序列,它们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所以答案选C。A错在等级;B错字啊新高度;D不符合事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下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 )

A. 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 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统治

D.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查看答案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 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 推动科举制发展

C. 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部分时期官民之比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期

西汉

唐高宗时

元成宗时

清康熙前期

全国人口(丁)

5959万

5238万

5816万

2459万

官员

7500人

13465人

22500人

27000人

官民之比

1:7945

1:3927

1:2613

1:911

 

 

A.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B. 官员的增加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C.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D.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查看答案

周初分封都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领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中之居民叫“国人”,“野”中之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正确的是

A. “国”在西周发展为封建城市

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