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A. 削藩 B. 郡国制 C. 分封制 D. ...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A. 削藩    B. 郡国制    C. 分封制    D. 推恩令

 

D 【解析】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削藩是西汉文景时期削减诸侯封地和权力的措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国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封制是周武王的措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查看答案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二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任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