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国同构观念
B. 孝敬父母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衰落
B. 分封制的加强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 青铜兵器 B. 铁制农具 C. 祖先牌位 D. 皇帝宝座
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 鲁国国君因周天子器重成为权力最大的诸侯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周王当以礼待之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