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

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

A. 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B. 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C. 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D. 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A 【解析】从材料可知,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通过掌握“批红权”和所掌的玉玺,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故选A。B.项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内阁辅臣参与决策,但无决策权,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内阁辅臣的权力受到太监的制约,没有反映内阁与太监的相互制约关系,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 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 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 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 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查看答案

史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

A. 造成贵族垄断官职局面

B. 以德才作为选拔的依据

C. 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D. 赏罚分明利于官员廉洁

 

查看答案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B.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C.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

材料三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郎、秘书郎是官职名称)。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处理君权与相权关系的问题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什么制度?

(3)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