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
A. 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
B. 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
D. 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 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 “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 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 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 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统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
A. 强调“天人感应”
B. 加速国内民族融合
C. 推动理学的形成
D.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