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C 【解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神化封建统治的思想,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时期还没有皇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尚未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早就出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查看答案

孔子认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因而在政治上主张

A. “有教无类”

B. “为政以德”

C. “节用而爱人”

D. “克己复礼”

 

查看答案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摘编自《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材料二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乾嘉时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国外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用。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绝非可以舍弃一切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与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就是没有西学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也要从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可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的“时人”指谁?对待改革,材料二中的“一般人”与材料一中的“时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