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 )
A. 提倡家庭自身教育
B.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D.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 《道德经》
B. 《孟子》
C. 《四书章句集注》
D. 《日知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