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

(2)结合史实,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选官制度上的体现?带来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1)“大变动”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实行科举制 影响: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反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3)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废除丞相。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解析】依据秦朝时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来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唐朝科举制回答;第二小问从科举制对于官僚机构改革以及官员素质培养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以及材料四“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唐朝和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查看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題、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 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查看答案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D. 《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