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 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

B. 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C. 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D. 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C 【解析】据材料“自汉代……学术中心移于家族……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家族”、“士大夫”指世家大族,而九品中正制也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故材料可以推理出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故C项正确;“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说法不符合材料“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家学体系弊端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家大族的儒学教育,不是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

A. 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

B.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亊控制

C. 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

D. 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查看答案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A. 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 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 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 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查看答案

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前,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

A. 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

B. 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C. 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

D. 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

 

查看答案

“(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

A. 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C. 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 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