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
A. 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 未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 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 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长官推荐 | 自由报考 |
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察举制表明古代政治制度成熟
C.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工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汉书》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A. 选拔地方人才
B. 征收地方赋税
C. 监察地方官员
D. 管理地方行政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句出自班固《汉书》的话,表明了秦统一的意义是:
A.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诸侯国的统治
C.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D.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进》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