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下图为1905年清朝军队阅兵照片。1905年阴历六月,袁世凯督练的北洋新军六镇正式成军。为考察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清政府练兵处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的大阅兵。这次阅兵非常成功,给各界官员和私下受邀观摩的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慈禧太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必须从速打击最有才干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控制军权。这从根本上说明
A. 编练新军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 清政府内部出现权力争夺
C. 阅兵有效地震慑了外国侵略势力
D. 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初见成效
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这反映了
A. 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
D. 洋务运动的破产
下表为太湖流域的生丝出口数据,此数据表明
A. 太湖流域自然经济解体
B. 市镇经济高度发展
C. 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额尔金对法国公使葛罗说:“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些宝贝,这座美丽的园子我们带不走。我们英国有的东西,别的国家可以没有;但是英国没有的东西,别的国家不能有。”额尔金的话最能体现英国的
A. 战争目的
B. 战争经过
C. 战争结果
D. 战争性质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两个“不公正”分别是指
A. 友好往来;闭关锁国
B. 平等互利;侵略战争
C. 和平外交;共同发展
D. 领土完整;互不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