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康有为在“...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的几年,一直在为变法做着准备,他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全国议论时政,宣扬变法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写了《应诏统筹全局折》,指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呼吁光绪帝决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异常短暂的改革开始了。虽然光绪帝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态势,但其实“百日维新”并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本。康有为政治主张中“设立国会”、“制定宪法”等主张根本没有放在光绪皇帝心中,皇帝只是想通过变法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压制朝中和自己作对的大臣。所以在这103天的变法中,所实施的只是文化、经济、军事上的措施。就连这些措施都不被守旧派所接受。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所有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

——童超《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百日维新”得以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的作用。

 

(1)原因:康有为等人的努力;舆论要求变法;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光绪帝利用变法加强权力。 (2)积极: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解放。 局限: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本;没有涉及到设议院、开国会等君主立宪的主张;没有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没有深入下层群众,影响有限。 【解析】(1)从材料“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的几年,一直在为变法做着准备”“宣扬变法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皇帝只是想通过变法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压制朝中和自己作对的大臣”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根据材料“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本”“所实施的只是文化、经济、军事上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弊端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史中每个朝代的发展都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个朝代的发展特色和脉络。例如: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秦,崇文抑武的王朝——宋,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元,万里长城拱卫的文明——明,盛极而衰的天朝上国——清等。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唐朝的发展特色,并用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民指士、农、工、商,四民社会乃是以士为中心。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教育,鼓舞风气。此士之一流品,惟中国社会独有之,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皆不见有所谓士。

——钱穆《四民社会观》

材料二夫名,则固已四矣。若以实,则士之亡亦既久矣。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于利者也。夫果其汲汲于利也,而可谓之士乎?吾直以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夫名,固将以表实也。今之贤者一二,而其流为商者千百也。夫果流为商者千百也,而可谓有士乎?则直谓之三民已矣,盖士之亡亦既久矣。

——黄宗羲《明文海》

材料三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因甲午战败,列强入侵,国事日非,弃官回家,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通州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复兴面粉厂等20多个企业,通州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在通州兴办了370多所学校,使通州开始成为苏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张謇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包容了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通州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摘编自童超《中国通史》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传统的“四民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通州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这一时期“实业救国”实践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 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05年清朝军队阅兵照片。1905年阴历六月,袁世凯督练的北洋新军六镇正式成军。为考察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清政府练兵处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的大阅兵。这次阅兵非常成功,给各界官员和私下受邀观摩的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慈禧太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必须从速打击最有才干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控制军权。这从根本上说明

A. 编练新军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 清政府内部出现权力争夺

C. 阅兵有效地震慑了外国侵略势力

D. 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初见成效

 

查看答案

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这反映了

A. 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

D. 洋务运动的破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