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该思想家应是
A. 韩非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墨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流派繁多。主张统治者“克己复礼”,对民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学派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的几年,一直在为变法做着准备,他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全国议论时政,宣扬变法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写了《应诏统筹全局折》,指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呼吁光绪帝决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异常短暂的改革开始了。虽然光绪帝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态势,但其实“百日维新”并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本。康有为政治主张中“设立国会”、“制定宪法”等主张根本没有放在光绪皇帝心中,皇帝只是想通过变法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压制朝中和自己作对的大臣。所以在这103天的变法中,所实施的只是文化、经济、军事上的措施。就连这些措施都不被守旧派所接受。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所有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
——童超《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百日维新”得以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史中每个朝代的发展都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个朝代的发展特色和脉络。例如: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秦,崇文抑武的王朝——宋,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元,万里长城拱卫的文明——明,盛极而衰的天朝上国——清等。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唐朝的发展特色,并用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