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东汉崔寇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
正月……收白犬骨及肝、血
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薪炭
三月……可粜豢。买布
四月……可粜穰及大炭。收敝絮
五月……粜大小豆、胡麻。籴穢,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
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A. 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 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D. 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
秦始皇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移民主流之一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A. 推动了秦代商业的发展
B. 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C. 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孟子以前的政治家,大多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重农抑商政策出的主要背景是
A. 私营工商业发展
B. 秦朝统一全国
C. 铁犁牛耕的普及
D. 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正统化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专制制度的加强 D. 科举制度的僵化
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
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这一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