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
A. 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 B. 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C. 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 D. 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以下不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A. 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大量出现 B. 大量的农产品进入了市场
C. 对外贸易兴盛,海外贸易频繁 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
A. 加强官僚政治 B. 削弱贵族集团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此事反映了( )
A. 诸侯争霸和夺权斗争较剧烈 B. 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板桥(1695—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泰州兴化人。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郑板桥自小清贫,长期饱受苦难生活的磨练,郑板桥的思想主要受他的家学渊源以及他的老师的影响。郑板桥的父亲和他的老师陆种园给他的都是正统的儒家教育。
郑板桥认为,只有与“社稷民生之计”相关的文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反之,与民生无关的靡丽之作都属小乘法或私家文章。另外,郑板桥关注民情,尤其是对农夫,他把农夫看作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范县、潍县任职期间,他主张务实,兴利除弊,尽管他所担任的仅是县邑小吏,难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功绩,但他利用七品小吏仅有的权力,作出了最大限度的贡献。
——摘编自张叔俊《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务实之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板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