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强制拆解工业设备,对战胜国进行赔偿等压制措施。1948年后,美国则采取减免战争赔偿,将拆解的设备发还日本,提供生产所需物资和资金等扶持措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亲日派执掌政权 B. 意识形态斗争加剧
C. 日本的战略地位提高 D.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多方讨论最终确定了国会建设方案,即康涅狄格方案: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目的是
A. 制约总统的权力
B. 实现各州相对平衡
C. 确保国会的立法权
D. 确立中央集权原则
古罗马大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 缓和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B. 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蕴含了人文精神 D. 在罗马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该事件可能发生于中国的( )
A. .1895—1898年 B. .1924—1927年
C. .1953—1957年 D. .1966—1976年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
A. 国民革命的胜利 B. 缓和阶级矛盾
C. 巩固红色政权 D. 团结全民族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