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必须具备的一种博大胸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与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
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材料三
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接纳力与融合力。汉唐时代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融入中华文明……从明中叶至清末,中西文明有两次大规模的接触与交流,特别是后一次的接触,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必须从三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佛教融入中华文明的历程。与之相比,清末中西文明的“接触与交流”具有怎样的鲜明特点。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强制拆解工业设备,对战胜国进行赔偿等压制措施。1948年后,美国则采取减免战争赔偿,将拆解的设备发还日本,提供生产所需物资和资金等扶持措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亲日派执掌政权 B. 意识形态斗争加剧
C. 日本的战略地位提高 D.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多方讨论最终确定了国会建设方案,即康涅狄格方案: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目的是
A. 制约总统的权力
B. 实现各州相对平衡
C. 确保国会的立法权
D. 确立中央集权原则
古罗马大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 缓和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B. 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蕴含了人文精神 D. 在罗马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该事件可能发生于中国的( )
A. .1895—1898年 B. .1924—1927年
C. .1953—1957年 D. .1966—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