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罗隐在《谒文宣庙》诗中写到:“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野狐。”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B. 儒学失去社会统治地位
C. 理学逐渐取代了传统儒学 D. 孔子的圣人地位被取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 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
C. 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 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一一郡守一一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 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 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
C.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 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