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 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

 

A 【解析】材料“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说明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故B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不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据此推知

A. 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 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 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 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查看答案

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髙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

A. 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B. 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C. 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

D. 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

A. “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B. 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

C. 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

D. 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查看答案

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

C. 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    D. 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