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表一和表二),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
内容 | 说明 |
《盗》 | “盗”是指窃取财货 |
《贼》 |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
《网》 |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
《捕》 | “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
《杂》 |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
《具》 |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
表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标题 | 主要内容 | 备注 |
第三表:执行 | 有关判决执行的规定 |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
第四表:家长权 |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
|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 |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
|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 | 出现了“现金借贷”“要式买卖”等契约 |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 |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
|
第八表:私犯 |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 但以刑罚制裁的具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
第十表:宗教法 | 有关丧养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
|
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 | 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
|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 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 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
长江以北 | 长江以南 | ||
中唐以前 | 中唐以后 | 中唐以前 | 中唐以后 |
98 | 29 | 23 | 938 |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 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 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
C. 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D. 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