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的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 “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 )
A. 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
B. 《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
C. 不能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
D. “三教合一”是后人对隋朝三教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