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对张振勋的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A. 动员清政府搜刮民脂以充实国库
B. 倡导扩大民用工业规模以筹集资金
C. 鼓励清政府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 建议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扩大财源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清末某大臣认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
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
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 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 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 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材料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重商主义政策成就英镑的国际地位
C. 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 国际货币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