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

(1)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点?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材料三

(3)材料二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为顺应潮流,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物质层面: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 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3)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三民主义。 作用: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 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解析】(1)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层级经历了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甲午战失败后,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倡导科学、民主,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兴起。 (2)问题二可以转换成近代以来中国如何建立新型文化,即物质层面: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3)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的指导意义,分别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

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四“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5)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简要分析此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查看答案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A. 同意改组国民党

B. 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

C. 召开国民党一大

D.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它:

①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