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 丝织业规模扩大

C.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 官府垄断丝织业

 

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可知手工业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进而得知工业者地位低下,故A正确;材料主要阐述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对丝织业的规模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阐述的是手工业,没有涉及农业,故C错误;材料阐述的是手工业者的辛苦和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涉及官府垄断丝织业,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材料中的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 均田制破坏

B. 土地兼并

C. 赋税沉重

D. 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 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 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 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 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查看答案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周王室的衰微

B. 私田的大量开垦

C. 兼并战争频繁

D. 土地转让的停滞

 

查看答案

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 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 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

C. 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

D. 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