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徽商发财致富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 (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原因:勤俭,谦虚和朴实。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与壮大。 (4)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解析】(1)材料一“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材料二“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全家也”;材料三“每一下机,人争鬻之”“ 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否有利来回答。 (3)原因:结合材料二中“徽人四民咸朴茂”来概括原因。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与壮大。。 (4)主流和原因:结合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查看答案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 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 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 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 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 经济作物的扩种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 统治者不抑制土地兼并

C.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直接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 铁器的使用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 各国税制改革

D. 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