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

历史学家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家国同构

B. 神权统治

C. 等级森严

D. 中央集权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宗法和分封结合,即把家和国的结合,从而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家国同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宗法分封制度和神权统治无直接的关系,宗法分封制度也不是神权统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等级森严只适合分封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分封制度和中央集权无关,后来秦朝的郡县制度才和中央集权有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一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一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查看答案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C.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

D.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前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前期

 

查看答案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