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 分封制的消亡 B. 宗法制的瓦解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主专制的膨胀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 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 加强了专制皇权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项目 | 50%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完全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