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 都为当时社会所不容 B. 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 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D. 都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个思想家就关于“理”的认识和治学方法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这二人的主要分歧是
A. 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的问题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
C. 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
D. 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 孔孟思想
B. 黄老学说
C. 两汉经学
D. 宋明理学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B. 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
C. 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
D. 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