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宋明理学的形成
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孙中山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育....该材料反映了
A. 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
B. 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
C. 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
D. 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老子孔子韩非子
B. 墨子孔子老子
C. 孔子韩非子墨子
D. 孔子韩非子老子
“既喜爱耶稣,也喜爱柏拉图;既尊重教皇的权威,也尊重理性的真理。”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 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 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