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杨宁一曾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材料中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行省合理的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 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构
C. 行省有效的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
D. 行省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军事的控制
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提到:“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此种政治后来发生变化,与这种变化相关的是
A. 设转运使
B. 颁布“推恩令”
C. 设立内阁
D. 设置“中朝”
有学者认为,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统辖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A.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
D.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勒斯——“万物始于水”;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 1 )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3)概括材料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的巨作。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的诗词歌赋不但在表达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世界。
自选角度,评述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层次分明)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一一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一一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材料三彼(郑子玄,此人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
一一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为建立“主导性的价值观”所采取的对策。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