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的、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该是
A. 1898-1997年的中国香港
B. 1895-1945年的中国台湾
C. 1932-1945年的中国东北
D. 1840—1911年的中国上海
陈毅在回忆井冈山斗争时说:“农民是仇视地主豪绅的,官府是反动势力的代表,赣南山区虽不富裕,但是也有足够给养的经济能力,这些足够我们打游击了,我们的队伍会因此壮大起来。”其意在说明
A. 地主和官府是革命的对象
B. 足够的给养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 革命斗争要依靠农民阶级
D. “工农武装割据”是由国情决定的
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A. 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B. 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C. 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D. 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下图是1892-1910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新增工厂的数量变化情况,该图说明
A.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减弱
B. 洋务运动得到了深入发展
C. 中国近代化阻力有所减弱
D. 实业救国的理想初步实现
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材料说明
A.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B. 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
C. 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运动
D.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职业分工更趋于细致化
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
A. 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
B.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