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交换手段扩大的结果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点已毫无疑义。”“交换手段扩大”导致了
A. 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C.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A. 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B. 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C. 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成份
D.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
A. 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 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C. 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 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
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可能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C.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D.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
B. 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