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说:“如果美、欧、苏、中、日强大...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说:“如果美、欧、苏、中、日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那么我想世界会更安全,也更美好。”这表明他

A. 谋求与大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B. 承认世界有五个中心

C. 企图通过均势外交谋取争霸优势

D. 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

 

C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扭转在与苏联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把世界的主要力量都纳入到由美国所设计的国际体系中,美国提出多极均衡外交,企图通过互相利益关系的制衡实现美国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故C项正确;尼克松政府把欧、中、日作为实施均势外交的筹码,以实现在与苏联争霸中的优势,故A项错误;“五极论”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均势外交中的一种策略,并非世界格局已经发展到欧、苏、中、日都能与美国平起平坐、互相抗衡的局面,故B项错误。“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5月,美国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地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后来又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一变化

A. 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B. 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C. 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

D. 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

 

查看答案

1812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议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英国的做法主要倚仗

A. 技术革新的推动力

B. 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 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D. 海军力量的现代化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交换手段扩大的结果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点已毫无疑义。”“交换手段扩大”导致了

A. 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C.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

 

查看答案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A. 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B. 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C. 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成份

D.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查看答案

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指出: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凡是皇帝批复中的命令,在审理案件时的裁决,在诏令中的规定,当然都是法律,所有这些统称宪令。由于它们是普遍的,无疑地对于一切人都有约束力。材料信息反映了罗马

A. 法官按照皇帝的批复审理案件

B. 法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C. 法官判案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D. 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