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民主是人们通过许多‘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是
A. 妥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
B. 妥协对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性
C. 坚持理性妥协才能实现民主
D. 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说:“如果美、欧、苏、中、日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那么我想世界会更安全,也更美好。”这表明他
A. 谋求与大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B. 承认世界有五个中心
C. 企图通过均势外交谋取争霸优势
D. 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
1933年5月,美国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地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后来又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这一变化
A. 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B. 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C. 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
D. 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
1812年美英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议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英国的做法主要倚仗
A. 技术革新的推动力
B. 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C. 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D. 海军力量的现代化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交换手段扩大的结果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点已毫无疑义。”“交换手段扩大”导致了
A. 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C. 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A. 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B. 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C. 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成份
D.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