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这反映了当时
A. 伦理制约皇权
B.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贵儒”又“尊道”
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有可能是因为
A.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
C.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 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 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