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留学人数

费用来源

新中成立——“文化

大革命”前

苏联东欧等 29 个国

家和地区

约 10000 余人

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

49 个国家和地区

约 1600 余人

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

103 个国家和地区

约 300 多万人

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示例: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全球化的推动。 (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归纳特点:留学目的地由少到多;建国初期留学目的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以自费留学为主。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如,根据材料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人数约300多万人,前往103个国家和地区”可概括特点为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依据特点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视教育、经济全球化推动等方面论证该观点,注意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归纳特点,如留学目的地由少到多;建国初期留学目的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改革开放发来以自费留学为主。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王朝就有了“君权神授”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中国古代君王建立起以宗法制度为纽带的分封制度……从西汉至清代的各朝帝王,都没有摒弃分封诸侯、屏护中央、面南为天下共主的传统观念。由于汉民族长期保持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于是不断增强了自我优越、惟我独尊意识,并产生了华夷观念,把周边民族或国家都视为落后的蛮夷。对待周边蛮夷国家,中国除要用强大实力使之“畏威”之外,更应以“德惠”使四夷倾心内服。《礼记·中庸》主张对诸侯和更远方的国家采用“怀柔”政策包括“厚往而薄来”的恩惠大度方针。按照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它各国君主的关系,只能是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外国来使均为朝贡者,故没有形成平等国家间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礼仪。因此,古代中国统治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交,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只是由礼部和理藩院分别办理海道和陆路往来的各国事务。

——摘编自《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外交体制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清末“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民国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成立,从形式上改变了国家外交机构,满足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抗战爆发后,特别是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全面调整外交机构,优化结构布局,……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 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摘编自《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体制发生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查看答案

下表为新中国 1957—1961 年从业人员统计表。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 国际局势的严峻导致产业结构调整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解放

C. 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D. 社会制度的进步激发国人生产热情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 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 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 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 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