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具有“烟火气息”的曼彻斯特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格兰西北部人城市兴起的动力是什么,分析这一现象对英国农村的影响。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推动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据此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述程的特点及影响。

 

(1)动力: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污染 (2)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原因: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西方列强经济势力的入侵,导致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洋务运动的推动。 特点:后发性,因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而开始了近代城市化进程;不均衡性,近代城市化主要从治海沿江城市开始,内地城市化进程缓慢;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先进经济因素的增长;有利于先进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工业革命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以及材料二中烟雾来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信息从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西方列强经济势力的入侵,导致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洋务运动的推动的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特点从后发性和不平衡性回答;影响从新经济和思想传播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懒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州府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着“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和剃脚匠。如剃头铺,扬州城内约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发展为主旨,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结合史实、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已经形成。《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后的种植兼渔猎区;龙门碣石以北是高牧区。(此处山指的是崤山;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龙门碣石均在渤海湾地区——引者注)。

可见当时的农牧业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

材料二: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和民族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南北漂移的现象。

——均引自《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1)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这条农牧分界线呈现出向北抬升的趋势。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分界线北抬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2)从公元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农牧分界线又呈现出向南收缩的趋势,请分析收缩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互联网十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结合以下图片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 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

C. 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

D. 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 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 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 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查看答案

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该主张体现了

A. 重商主义

B. 自由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民族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