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可以看出该派别主张根据时事的变化进行政策的变化,也就是主张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是法家,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

材料二  ……则认为人民的权力若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推翻它。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1)指出材料一是什么人的言论?结合所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及的主要观点。

(2)指出材料二是什么人的言论?结合所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及的主要观点。

(3)材料二与材料三从内容上讲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史实说说其相似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了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孟德斯鸠在此主张(  )

A. 实行司法权行政权分立    B. 通过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

C. 中央和地方分权    D. 实行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反映了(  )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思想解放的不懈追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