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请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明清之际,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1)孔子,核心:“仁” (2)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三纲五常”。 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 (4)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1)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2)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联系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本质可以从统治者的根本目的着手回答:尽管两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4)本问需要列出明清之际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意义: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查看答案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查看答案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

A. 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