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材料一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革命政权颁布的?请写出该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政权:太平天国;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原因: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严重脱离实际);紧张的军事斗争环境。 (2)特点: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有区别地对待农村不同阶级成分(政策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意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3)结论: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是太平天国颁布的。这属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军事斗争环境等方面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封建色彩、区别地对待农村不同阶级成分等方面回答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等方面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本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胜利的条件等方面回答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误大局历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白宫密报甲午战况时写道:“中国人中之最无智识而最愚笨者成为统治者。中国政府几乎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国军队中贪污吃空额、营私,盗窃公物,扣饷以为常……”翁同龢《甲午日记》载:平壤战役时,慈禧寿辰,令军机大臣五日内不看前线电报,陪看戏

——何成刚《甲午战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李鸿章说,中国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抟倭人全国之师”。梁启超说得更为尖锐:“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毛泽东深刻指出:“抗战以前的中国不同于抗战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不同于中国一切历史时期的战争”;“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何雷《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对比思考——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材料一作者指责李鸿章的理由是什么?该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清朝怎样的社会现状?对今天有何启示?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两场战争中的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了诸多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古代到近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童谣

材料二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遂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因用土断,复古乡举里选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在《国史新论》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项选官制度存在的弊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制度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这里的“开始反攻”的军事行动是

A. 解放南京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法

①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反映史观的改变

②更能够体现东北军民对抗战的巨大付出

③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抗战的整个历史

④不是“重新发现”,而是“重新书写历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