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

(2)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1)材料1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2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联系:材料4是材料3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可得出其认为对中国的威胁在于外来侵略,从“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可看出其认为威胁中国稳定的是国内民权思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三阐述了新文化运动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进步性是反对封建思想。材料一二是针对器物和制度上的改变,没有触及到民族最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材料三比他们都有进步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四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材料三的关系就是它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内容,引导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次就要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这样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明朝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朱熹的“理”传入西方后,一直被欧洲哲学界看成是取代上帝的“纯粹理性”。……“中国儒生的宗教从来命运受无稽神话的糟蹋,也没有为政教之争和内战所玷污”。(伏尔泰)这分明是在为朱熹的“自然理论”即实质上的无神论唱赞歌了,并以此作为他在法国从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摘引自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东西方遭到不同境遇的原因。

 

查看答案

被称为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是?

A. 舒伯特    B. 贝多芬    C. 莫扎特    D. 李斯特

 

查看答案

下列哪幅作品表达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A. 大卫《马拉之死》    B.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 莫奈《日出·印象》    D. 毕加索《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这位作家是

A. 列夫·托尔斯泰    B. 司汤达    C. 巴尔扎克    D. 马克·吐温

 

查看答案

1956年我国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双百”方针是指

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文学艺术形式不同,风格自由

C. 办好百所国家重点大学    D.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教育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