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 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 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 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 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商致富的商人们总是把钱投资到其他的非商业领域,这说明了从事商业并非是这些人的原本的根本动机,只是他们之后转向科举、农业的手段,A正确。根本动机是科举做官,B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崇商”的观念,C错误。在当时制度下,商人是可以参加科举的,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

项目

数量(单位:钱)

5人

收入

粮食

8500

支出

赋役

2989

日常开支

7950

 

 

A.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查看答案

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 知行合一

B.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 实行仁政

D. 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海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代科举考试分制料和常科。制科主要考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料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

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

明代至清代中叶前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走向鼎盛阶段。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考试科目也趋向于单—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分“南北榜”录取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当时行商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乾隆采取一口通商后,中国海外贸易非但没有衰弱,反而成倍增长。康熙四口通商期间(1685~1757年),72年间来华欧美商船共312艘。乾隆一口通商后至鸦片战争前夕(1758~1838年),80年间来华商船共5107艘,其中绝大多数是英国商船。英国取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成为中欧贸易的主角。清廷海关关税也从1686年的122万两,增至1845年的551万两。

十三行鼎盛时期形成了潘振承(同文行)、卢观恒(广利行)、伍秉鉴(怡和行)、叶上林(义成行)等四大巨富家族。其中又以潘氏家族和伍氏家族最为显赫。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1843年,伍秉鉴临死前将大笔资金转移海外,投资美国实业,条件是每年利息要支付给他的后裔。美国人约翰·福布斯代表伍氏家族投资美国密歇根中央铁路、柏林敦和密苏里河铁路,并成立了美国股票投资公司,投资阿尔巴尼和波士顿矿业公司。福布斯

因此成为美国“铁路大王”,晋身波士顿名门望族之列。

——搞编自《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三行鼎盛局面的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三行对中外经济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切严重的国难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我们要知道一国人民的知识程度、组织能力、习尚与人生现,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这民族如何处置一个严重的困碓。至于政府和军队,更用不着说,在国难之下,其强弱优劣都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了。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

——《蒋廷黻文选》

材料二与1931年一样,急于在中国变得强大之前展开攻势的人,仍然是关东军中的少壮派军官,这些军官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崛起等因素的鼓励,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日本的大陆基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收到的囯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囯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用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大乎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額达到13亿美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