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对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才学、明法、意志谋略、孝悌。 (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独揽人才的选拨与评判;世家大族垄断高级官职;寒门才俊遭到埋没。 (3)作用: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 (4)趋势:选拔标准:从重品行、重门第到重才学;从地方举荐、官员个人评定到国家统一考试选拔。 【解析】(1)制度:由材料“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察举制。标准:由“四科取士”内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回答标准即可。 (2)制度:由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是九品中正制。弊端:由材料“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并结合所学分析弊端。 (3)作用:由材料“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得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可得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由材料“放宽录取标准”可得出:逐步放宽录取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由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可得出:促进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 (4)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由材料中选官制度的变化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两方面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赵翼《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据材料一回答: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回答: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准?

 

查看答案

对历史的探究,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结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1861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2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

1865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

1872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上海开设轮船招商局。

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大沽与天津之间开设电报线路,

1879年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以北铺修了一段长二十里的铁路。

1888年张之洞在湖北开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

1889年开设“官商合办”性质的贵州制铁厂。

1893年李鸿章设机器纺织总局,张之洞在武昌建四家棉纺和丝织厂。

1894年张之洞在湖北省建两家火柴公司。创建“官商合办”性质的湖北缫丝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根据不同视角对洋务运动历程进行阶段划分(至少两个角度)并简要论述洋务运动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认为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的论述,曾经出现在不同时期。比如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拉美金融危机后,出现过经济全球化“高峰期”已过的判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一些人认为全球资本主义模式存在根本缺陷,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他们认为全球化时代已失去。有的西方学者最近宣称,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其论据是:美国领导人的更迭;英国退出欧盟……与此同时,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危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

我国的学者并不认为全球化趋势已停止,而认为经济全球化当前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新常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欧洲难民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现象。经济全球化遭遇到国内保护主义上升、民族主义抬头、宗教冲突与地缘政治危机扩大等挑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整合速度放慢,甚至局部倒退,这些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失衡发展的反映,同时也有发达国家侦测失误造成的弊端,经济全球化管理决策失误较集中体现于中东地区。

——摘编自王勇等《“全球化”并未结束正进入深度调整期》

评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1)比较说明材料一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表1为16~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