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

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 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 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 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 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 【解析】据材料“1877年,《万国公报》……裹足的种种危害……1883年康有为……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反清的政治色彩,故B项错误;郑观应和康有为的主张说明有识之士倡议风气开化,故C项正确;材料也不能说明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

 

查看答案

隋至唐朝初年实行的府兵制,规定府兵出征时自备武器、粮食等,与农民一样分得田地。到开元年间,府兵制被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的募兵制所取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自耕农土地增加

B.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C. 均田制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逐渐严重

 

查看答案

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B. 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 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查看答案

始记载,明代政府实行市场采购政策,也就是政府将所衙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物资,除少数由官办工厂制造外,大部分向市场采购,或进行招商承办。材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已获垄断地位

B. 国家扶协民营手工业发展

C. 官商勾结已渗透经济领域

D. 国家经济生活趋向市场化

 

查看答案

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