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 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做主人
B.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制度
C. 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尽
A. 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 体现王在法下
C. 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 突出依法治国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B. 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 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 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存在分歧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